图书馆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发布时间:2018-10-13
  • |
  • 作者:暂无
  • |
  • 阅读次数:2673

图书馆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的损坏集体财产,危害读者健康;造成或可能造成人员伤亡以及其它严重后果的事件。图书馆作为安全保卫重点部位,必须重点防范,特制定本应急预案。

一、突发事件的分类

1、火灾:图书馆图书、报刊、桌椅均为易燃物品,一旦发生火灾,其蔓延速度很快,极易造成严重后果。

2、水灾:风雨的侵袭,水路管道故障等水灾是图书馆藏书防备的重点。

3、地震:图书馆为楼房建筑,馆内人员密集,突遇地震,会造成慌乱拥挤的失控局面。

4、盗窃:图书馆保存有珍贵文物和书籍;随着图书馆现代化的发展,机器设备大量增加,资产价值高;一旦发生失窃,损失后果严重。

5、治安、斗殴:读者和工作人员之间、读者与读者之间,有时会因为一些琐事发生口角,如果处理不当,有可能会演变成打架斗殴甚至群体卷入的恶性事件。

6、停电:图书馆实行计算机管理,中央控制室控制。如遇突然停电,轻者中断正常工作,重者数据丢失、电梯停运,人员滞留其中;如是夜晚,突然漆黑一片,极易造成混乱、拥挤的危险局面。

7、伤病:图书馆内人员出现急症、外伤等危重患者,需立即组织抢救。 

8、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病毒使图书馆网络安全的最大隐患;感染病毒、系统瘫痪,直接导致图书馆业务无法正常运转。

9、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指与学院、图书馆工作相关的、有较强影响力和倾向性的、可能影响社会稳定、校园安全、学校声誉、师生权益、管理决策等的网络言论和观点。

二、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

(一)指挥系统

图书馆应急指挥部:总指挥为馆长盛国霞;指挥部设在图书馆办公室;现场指挥为值班工作人员。

(二)应对措施

1、消防应急预案

火灾发生时:

1)当图书馆内发生火情,前台安全咨询工作人员应立即发出报警信号;

2)读者服务部立即启动《读者服务部紧急事件应急预案》;

3)馆内人员在当值馆员的带领下有组织有秩序地通过安全通道疏散;

4)疏散时要从没有火情的安全通道疏散;

5)报警:119;

6)图书馆工作人员主动参与救火;

7)保护好现场。

火灾后,在火灾区域设立警戒区,保护好火灾现场,消防安全责任人要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查明原因。在回答外界调查或新闻媒体时,一律由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人接待,任何人不得以假设、推理等来捏造事实。

在确定火灾扑灭,各事项已经妥当、安全后,相关人员还应当做好以下工作:

1)清点人员,了解人员安全状况;

2)工程人员还须检查电力设备的受损情况,检查能否在保证安全的情况恢复供电;

3)清卫人员在上级指派下帮助清理火灾后的现场;

4)安保人员清点各种消防器材,并作好记录。

在火灾后要做好总结,寻找本身的原因与不足处,进一步完善消防工作和制度,规避责任,并书面形式向主管部门汇报。

2、突遇水灾应急预案

1)出现水灾;

2)离水灾最近的工作人员第一时间通知馆内值班安全员或部门领导;

3)值班安全员、部门领导准确记录水灾内容,包括:地点、方位、水灾情况,有没有人员被困;

4)立即给后勤打电话讲清水灾内容,通知后勤到现场组织清水并查明原因,并在最靠近的疏散通道处组织读者逃离。

3、地震的应急预案

1)遭遇地震;

2)当值馆员指挥馆内人员利用身边的桌子就地躲避;

3)利用第一次震后和余震发生前的间隙,指挥馆内人员按顺序、有秩序地通过安全楼梯撤离图书馆;

4)馆内工作人员在撤离前切断电源。

4、非法进入的应急措施

非法进入包括多种情况,如读者或其它外来人员进入办公区和设备区、闭馆后仍滞留在馆内以及未通过正常通道进入馆内等。发生以上情况时:

1)图书馆工作人员应询问、制止;

2)必要时可电话通知保安前去予以制止,同时上报;

3)上报顺序为:部主任、办公室、值班馆领导,必要时拨打“110”报警。

5、治安事件预案

发生打架斗殴、伤害、盗窃、流氓滋扰等治安事件:

1)工作人员要控制事态发展;

2)立即上报:部主任、值班馆领导;

3)上报学校保卫处;

4)报警:110

6、停电事故的应急预案

发生停电事故后,在应急照明有效时间内,工作人员要立即组织读者有顺序离馆;严防出现慌乱、拥挤的混乱场面。

7、出现伤病的应急预案

图书馆内人员出现急症、外伤等危重患者,需立即组织抢救。如有伤病者要及时拨打120救治。

8、网络安全事件应急预案

一旦发生后网络安全事件,应保证做到以下措施:

1)发现图书馆信息网络安全事件的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通知图书馆信息技术部。信息技术部主任或值班人员立即响应,将出现安全事件的设备隔离、断网;

2)注意现场、系统日志等相关线索的保护,及时向图书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报告;

3)信息技术部尽快判断故障类型,根据安全事件的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处理或补救措施。对于重大安全事件,应立即向馆领导汇报,并向主管部门汇报;

4)需要公安机关侦查的,积极、主动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并采取措施消除影响。

9、网络舆情应急预案

当发现网络舆情后,立即向宣传部报告。报告的内容应包括:网络舆情所在页面的URL地址;网络舆情的主要内容;网络舆情的发布者(网名);必要时附网络舆情所在页面的截图。

1)舆情监控。应加大监控力度,通过搜索引擎查询其他网站是否存在类似信息以及单位时间的跟帖情况。图书馆会同其他相关部门、学院,对网络舆情的真伪、强度、范围和影响进行分析,对网络舆情的发展态势做出基本判断,并随时与上级部门保持联系,上报舆情。

2)分类处置。第一,属捏造、歪曲或夸大事实,恶意攻击、诽谤、炒作的,配合宣传部澄清事实真相,组织网络评论员跟帖谴责不法行为,同时向网站发出投诉。第二,属询问、置疑、诉求的,根据职责分工协调、配合相关部门依法依规进行办理、作出答复。如遇特别重要敏感事项,需经主管部门领导同意、由宣传部以网络新闻发言人名义予以答复。

3)总结评估。网络舆情被消除或趋于平稳后,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及时进行总结、梳理、反思,形成应对处置工作书面报告,推动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的水平。

①监测预警,及早防范。建立网络舆情监测、研判、报告制度,及时掌握网上苗头性信息,有针对性地采取防范措施,及时预防和消除不良影响。

②强化引导、注重效果。提高正确引导舆论的意识和工作水平,有理有力参与舆论讨论,纠正舆论偏差,推动突发舆情得到妥善处置。

③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成立网络舆情突发事件处置应急协调小组,领导重视,人员保证。同时明确工作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

④部门联动、协同合作。成员单位紧密合作,通过网上网下、多管齐下开展工作,消减突发舆情的负面影响及其诱发因素。

三、事后处理程序

针对图书馆可能发生的应急事件,修订和完善《图书馆应急处理预案》,有效防控突发事件;指定专人负责密切关注QQ、微信和贴吧等网络舆情,正面引导信息,对不实言论做到适时辟谣、澄清。继续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应急事件处理的业务培训。